好听好看好懂的好戏——北京曲剧《烟壶》观后
雷雨
结缘氍毹数十载,听曲看戏阅沧桑。作为资深戏迷,自然是剧院常客。看得多了,“口味”自然高些。然而,昨晚的一场北京曲剧《烟壶》,还是让我这年逾花甲的梨园常客眼前一亮,不由得打心眼里大叫一声“好”!
2022年2月22日晚,来到位于丰台区西罗园的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头一回认真看了一出历史并不悠久的北京地方戏——北京曲剧,剧名《烟壶》。
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北京曲剧自然有所了解,但平时还是看京剧多,尚未踏踏实实看过一出完整的北京曲剧。
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这回的北京曲剧《烟壶》让我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没想到,该剧这么好听好看好懂。
首先说,北京曲剧满是北京味。现而今,不少上岁数的人喜欢怀旧,尤其忘不了底蕴丰厚的老北京文化。《烟壶》表现的就是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的老北京风情。清末的旗人老礼,市井的繁华喧嚣,街坊邻居的仗义厚道,满清贵胄的蛮横霸道,忠贞爱国的壮志情怀,黑白颠倒的不公世道,等等等等,无不鲜活生动,跃然舞台。说实话,这些老事老礼,现在都忘的差不多了;这出戏,无形中保留了这些弥足珍贵的老北京文化。这么说吧,一出《烟壶》,就是一幅灵动的老北京风情图。
再者,悦耳流畅,通俗易懂。与深邃讲究的昆曲、京剧等相比,诞生于1952年的北京曲剧太年轻了。惟其如此,才没那么多条条框框,连基本的程式化都取消了。代之以接地气的写实性、生活化。唱腔及音乐旋律在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基础上,吸收了评剧、民歌等音乐元素,融汇贯通,形成了悦耳动听的音乐系统。有戏味,又有歌味,委婉通畅,旋律优美。唱词通俗易懂,发音吐字清晰,不看字幕也能听清。唱腔上没有过多技巧炫耀,不会让人感觉沉闷拖沓。像第二场,李贵与九爷的那段对唱,节奏欢快活泼,唱词和谐流畅,听着那叫一个舒服。至于念白,更是亲切自然,它以北京语言的声、韵、调为准,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像“姆们”“敢情儿”“蝎子拉屎——独一份”等北京老话儿和歇后语等,真地是以“京腔京韵、京弦京鼓”演绎“京人京事”。
表演自然生动是《烟壶》的另一鲜明特色。表演的最高境界似乎是不像表演,如著名艺术家赵丽蓉在评剧《杨三姐告状》中饰演的杨母,观众看戏时不由自主埋怨“这个糊涂老太太”。《烟壶》中各位演员的表演也大多具备了这种境界。尤其是赵浩博饰演的九爷,阴损、毒狠,笑里藏刀,骄纵蛮横,让观众恨之入骨、深恶痛绝。
该剧主题,反映古道热肠、爱憎分明的老北京人的爱国情怀。 “古月轩”绘制鼻烟壶的能工巧匠聂小轩,断然拒绝烧制八国联军“行乐图”烟壶。在狱中收徒、传授绝技后,毅然断手自残。这出戏剧情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表演朴实生动,实属不可多得的好戏。
相见恨晚的北京曲剧,以后我们常聚常见!
2022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