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虽已临近中午,可位于石漫滩水库上游南岸的舞钢市杨庄乡操占村仍掩映在一片茫茫浓雾中。“疫情又来袭,全国都着急,舞钢行动快,操占最积极……防疫为国家更为咱自己……”刚一入村,一段婉转悠扬的唱腔在雾霭中从位于村文化馆的小剧团传出。
“唱戏的是我们村剧团的几个‘台柱子’,因为疫情不能外出,大伙儿商量用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排演更多的‘防疫宣传唱段’。这几天陆续在村里、乡里传唱开来,效果很好。”47岁的村民宋爱玲快人快语,她身兼数职,既是村文化管理员也是村委会干部,同时还兼任着村曲剧团的业务团长。
操占村人口不足千人,占地两平方公里,耕地150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耕地。村党支部书记孙晓平是舞钢市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村党支部书记之一,据她介绍,“自己20多年前嫁入操占村,之前就听说这里是方圆附近有名的‘老戏窝子’。”自上世纪50年代初,操占村即有老腔老调唱曲剧的传统且自发组成曲剧团,延续保留至2008年前后,随后因为种种原因人员流失、剧团解散。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原本籍籍无名的小村庄迎来了一波儿又一波政策东风,村民靠种香菇、草莓富了,村庄靠环境改善美了,不甘落后的他们又一门心思想着再怎么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和文明素养。
村民范坤明、操玉亭老人均已年逾八旬,在他们的记忆里,村里能唱戏能编曲的能人真不少,大家伙儿闲来无事时总会靠着墙根哼两句、务农田头唱两曲。村头的村室旧了翻修、小了扩建,几经搬家、几经换新,可一套源自上世纪70年代的剧团老戏服,哪一任村干部都不舍得丢弃,村民内心深处似乎还埋藏着“重建曲剧团、复兴操占戏”的梦想。
剧团成立之初,钱不够、大伙儿凑,设备旧、“化缘”求,2019年4月,经过充分酝酿和筹备,在舞钢市文旅部门及杨庄乡的大力指导下,消失了十几年的“操占村曲剧团”被重新组建了起来。
2021年,舞钢市实施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操占村成为首批17个村之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惠民演出接连上演。有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一个以自己村民为主体,农忙下地、农闲唱戏的操占村曲剧团已吸纳非职业团员25人,排演节目也从一开始的“啃涩柿子”发展至如今的20余场拿手戏,剧团先后征战在周边乡镇并在多次文化戏曲比武中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下一步将继续精心排练出更多的精品佳作并挖掘整理操占传统戏曲元素,争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唱响党的好政策、唱出群众好生活。”团长刘秀菊和孙晓平、宋爱玲七嘴八舌商量着剧团的下一步发展,言语中满是对新年的憧憬和信心。(本报记者 杨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