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海连池
“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看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脑海中马上浮现出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海连池扮演的经典艺术形象小仓娃,并顺嘴就哼唱起来,由此可见海连池老师的艺术功力是多么的深厚,其艺术形象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啊!
2021年10月4日是曲剧表演艺术家海连池大师逝世九周年纪念日。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戏迷朋友九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艺术形象依然非常清晰。我们再来一起回忆他的生平履历,以示怀念。
海连池大师生于1941年10月5日,河南禹州人,曾担任郑州市曲剧团团长,河南曲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主工花脸、须生、丑等多个行当。曾任河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郑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委员、中国志愿者协会理事等职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剧艺术传承人。其代表作有曲剧电影《卷席筒》、《薛刚反朝》、《孤男寡女》、《徐九经升官记》等。
在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海连池大师创作和参与演出了近百部传统和现代戏,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代表作《卷席筒》一、二集拍成电影后,成为当时戏曲艺术片发行量最多的影片,发行东南亚各国,被全国二百多个剧团列为学习移植剧目,舞台演出近7000场,为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突出贡献。1994年海连池和儿子海波同台在台湾演出《卷席筒》,轰动全岛。
海连池大师出身贫寒,却与曲剧有着“天生喜欢、天生聪明”的缘分。父亲叫海昌明,是个鞋匠。家里弟兄六个,没有姐妹,父母把他当成一个女孩子,穿的红棉袄,洗碗打灶做针线活。十四岁在白沙街掌鞋,参加业余剧团,吃苦耐劳,先拉乐器后唱花脸。到郑州后,被剧团保送到训练班、戏校,在一次救场中把自己救“红”了。生活中,海大师简单朴素,不讲究吃穿,这种习惯也促使海老在表演上善于捕捉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把生活化的动作糅合到传统的戏曲表演程式之中,使人物活灵活现。不仅如此,他的嗓音宽厚洪亮、音域宽广、刚健而有韵味,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海派”艺术。
作曲家朱超伦说:“若论海连池老师的表演,莫过他塑造的小仓娃这一角色。海老师刻画的小仓娃,不仅有丑角的幽默,更散发着善良、正义的力量,这也是大家都喜欢这一角色的原因。我希望海派的后人们能踏着海老师的脚步,创造出曲剧新的经典。”
海连池老师离开我们九周年了,可他塑造的小仓娃却永远留存于戏迷的心中。
为纪念海连池逝世九周年
河南广播电视台梨园频道、移动戏曲频道
特别播出海连池的经典剧目
敬请期待~
梨园频道播出时间
10月4日 18:10
曲剧《卷席筒》
10月5日 18:10
曲剧《卷席筒续集》
移动戏曲频道播出时间
10月4日 19:50
曲剧《孤男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