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网>话剧>
作者: 2009-02-26 07:38

一、理想主义的守望者

  43年的记者生涯让我心感实证:记者,一个正直的记者,永远应是中国的良心所在;记者的笔永远带着时代的体温、灵魂的呐喊!

  我这一生只想抓住两样东西:一是心中的爱;二是手中的笔。

  《于无声处》这部话剧诞生30年了,改革开放也30年了,我的人生也走过了两个30年。

  在我人生第一个30年过去之时,第二个30年即将开始之际,我报道了由宗福先编剧、苏乐慈导演、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学习班演出的《于无声处》。当年,在“四人帮”的老巢上海,一个上海热处理厂的普通工人冲破禁区,发出第一声惊雷,震醒了我久久禁锢压抑的心灵。以后这惊雷无疑也震动了海内外。

  现在人们都说我是第一个代表文汇报热情地肯定了这出戏,宗福先也总说我是第一个采访报道这出戏的记者。但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的背后有强大的支撑我的后盾———正在拨乱反正、坚守为民请命说真话的文汇报。我个人是没有这么大能量的。

  我承认,我这个人的整个生命基调就是那个时代形成的。那喷泉般的激情一直伴随着我跨过了一个个人生的险滩,奔向我不懈追求的理想。

  我承认,我是个理想主义的守望者。我们这一代儿时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知识分子,总是带着如今的年轻人很难理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一种深深扎在心底的理想主义色彩。这种以信仰为前提的理想,我们永远到老到死地守望着,守望着,永远守望着。

  二、发表通讯《于无声处听惊雷》

  30年前,我是上海文汇报一名负责采访群众文艺的记者。我腿勤手勤地采写工农商学兵的文艺活动,惟恐漏掉有新闻价值的群众文艺信息。

  1978年9月30日的《文汇报》,在一个角落里刊登了半个火柴盒大小的一则话剧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打听到这出话剧很受欢迎,口口相传已一票难求。因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底层小剧场只能容纳400人。

  在文汇报文艺部每周一次的业务会上,我报了文化宫有这么一出揭批“四人帮”的话剧的选题。敏感而有激情的部主任史中兴立马表示愿意和我一起去看《于无声处》。记得当时凡是社会上有正义感、有好评的戏,在报道前,他总是要眼见为实,直接感受。

  我们是亮了文汇报记者证才进了小剧场,很快就被剧情带到了1976年那个所谓的“天安门广场******事件”的特殊背景中。我泪流满面地看完了全剧,对剧中的英雄人物欧阳平和受迫害的老干部梅林产生了强烈的共振和共鸣。我的心被他们不怕牺牲的正义之火点燃了。当时在我的心中,早已为天安门广场“******事件”翻了案,自己曾悄悄写过不少悼念周总理的诗,也偷偷收集了不少天安门诗抄。《于无声处》虽然非常朴素,4幕戏全在一个客厅的场景里,全剧只有6个人物。但这些业余工人演员感情真挚,演出丝丝入扣,动人心弦。那个年头,我看了无数的大戏小戏,而能让我流出心泪的仅此一部。在“三突出”的创作模式下,不少戏是台上演员感情冲动,台下观众无动于衷,我已被“帮戏”耍弄得麻木了。

  一起看戏的部主任史中兴激情难抑地吩咐我抓紧采访,尽快报道这出敢讲真话的好戏。那天因为他还要回报社工作,我独自留下来采访。

  我擦干了眼泪冲向后台化妆室,一把抓住导演苏乐慈的手:“快,我要找《于无声处》的剧作者,我要告诉天下所有的人,你们演了一个说真话的好戏!”

  苏乐慈把我带到剧场边门,用手一指,我看见了剧作者宗福先正斯斯文文地站在那儿。

  他个儿不高,带着眼镜,瘦弱的身躯上有一个鲁迅式的翘下巴。他正注意倾听着退场观众的议论声。这个和我同年龄的31岁的上海热处理厂的青年工人,几乎每场演出后都会根据各方反应,对剧本不断修改。

  我连夜采访了《于无声处》剧组的编导演,得知这些业余演员为了排演这出说真话的戏,几乎每天一下班就从闵行、张庙、吴泾等郊区的工厂,换乘好几辆车赶到市工人文化宫排戏。没有一分钱的补贴,没有任何功利,全然服从内心的召唤,全凭纯粹的激情和热血。编导演齐心协力将心中的呐喊艺术地再现出来,将久久压抑的激情喷射出来。

  我被这个创作团体的勇气和真情深深打动,回到家里,一宵不眠,心中涌动着不吐不快的激流。我敬仰那些被打成******的四·五英雄,为了历史的前进,他们豁出去,站出来,喊出口:“民心不可侮!民气不可毁!”“人民是不会永远沉默的!”“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于无声处》一剧,简单的一景4幕6个人物中所包涵的政治容量、精神容量、思想容量是巨大的,它给了还心有余悸的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力量。“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震天撼地的惊雷正滚滚而来!我手中的笔越写越停不下来,要不是考虑天亮还要上班,还会控制不住情感洋洋洒洒地写下去。写完后一看,已有4000字了,匆匆地定下通讯的题目《于无声处听惊雷———话剧〈于无声处〉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通讯送文艺部主任史中兴审阅后得到认可,他很快将发排的小样送审总编辑马达。马达马上提出要看戏,于是我陪他去了文化宫小剧场。这个在“四人帮”时期同样遭受迫害的坚强的老干部,看《于无声处》时哭得把眼镜索性摘下来,任凭泪水尽情地流,看完戏便拉着我跑到后台,看望编导演,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并即兴与他们座谈,提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此时我发现,一个更大的报道计划正在马达的胸中酝酿。第二天,马达让报社其他领导也去看戏,大家一致公认这是一出能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好戏。稿子送交分管夜班要闻部的副总编辑张伏年审发,他一路绿灯,在第三版用半个版面刊发了我的通讯。

  那天—1978年10月12日—报纸的整个版面都是工人阶级唱主角。头版是《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下面是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二版是大会开幕词等。第三版用半个版面发表通讯《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全国报刊上第一个发出了正义的呼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

三、《于无声处》引起巨大反响

  通讯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各地来信来电雪片般飞来。马达、史中兴等领导觉得要把宣传报道《于无声处》的文章做大做足,光发一篇通讯是远远不够的。

  在马达、史中兴的指挥下,我约请上海的戏剧评论家王家熙写剧评。1978年10月21日,文汇报发表了王家熙四千多字的全国第一篇关于《于无声处》的评论《寒凝大地发春华》,这篇有思想、有分析、有理论的评论本身也冲破了“帮风帮规帮气”。

  紧接着10月28日,文汇报调动一切手段,几乎整张才4个版的报纸像专题号外似地宣传《于无声处》。在一版发表消息和读者来信摘编,报道话剧演出、通讯见报后引起的强烈反响。消息和来信连成一体,用花边加框,顶天立地,竖立在一版右边,精心制作的主标题简洁明了,引人入胜:《热情歌颂天安门广场事件中向“四人帮”公开宣战的英雄,〈于无声处〉响起时代最强音》。同日,第二版至第三版,破天荒地刊登《于无声处》的剧本(从10月28日到30日,一连3天,用3个半版面登完剧本全文)。在刊登剧本的第一天发表了史中兴写的编者按语:“这个剧本的特色,在于它坚持了文艺必须真实地反映实际生活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勇敢地冲破了‘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横扫了‘三突出’之类的帮腔帮调,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九七六年天安门广场前发生的那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重大历史性事件,用文艺形式把‘四人帮’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说了亿万人民心里要说的话,表达了亿万人民内心深处的强烈感情。”

  我忘不了在剧本发表之前,史中兴和我冒雨去巨鹿路上的宗福先家,代表马达和全报社人员慰问看望他。当史中兴给宗福先看马达审定的准备发表的剧本的编者按时,这位31岁的工人,吃惊地张大着嘴巴,喃喃自语道:“真的,你们文汇报要发表剧本?真的吗?你们要发表?

  ”宗福先受宠若惊的样子当时都把我逗乐了。文汇报连载《于无声处》的那3天,许多读者每日引颈盼读。杭州一青年读后用血写了3个字:“好极了!”一般词语已无法代表他的心情。

  对话剧《于无声处》的破格宣传开创了文汇报乃至全国的若干个史无前例:

  全文发表《于无声处》剧本,这在文汇报上是史无前例的。

  观看《于无声处》和发表剧本后,每天观众、读者来信用麻袋装,这是史无前例的。

  10月28日消息和剧本见报当天,多种新闻媒体联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一天几次播发消息。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也于当天向全国和海外摘编播发,这种快速和共鸣是史无前例的。

  上海电视台应观众要求,于11月上旬两次播出《于无声处》的演出实况录像。11月7日,中央电视台又向全国直播了上海演出的话剧《于无声处》的实况,这是史无前例的。

  全国各地的演员剧团,还有大量的区县业余剧团,纷纷来上海,要求观摩、学演《于无声处》。上海市总工会为此举办了话剧《于无声处》专题讲座,开展观摩、传授活动。当时光是北京市,就有19个剧团排练演出了《于无声处》,这是史无前例的。

  而文汇报早在10月25日,为满足上海市读者、通讯员观演的需要,并邀请部分单位领导宣传工作者、文化、电影、出版系统的作家、编剧、导演、演员共两千余人观看了演出,这是为强化宣传《于无声处》所做的前奏。

戏剧网微信公众号
加微信号:xijucn-com(扫描二维码)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
热点文章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进京演出话剧《家客》
沉浸式实景演出《播火者》重磅来袭 根据原创话剧《父亲·李大钊》改编
大型原创红色主题儿童剧《巨人计划之信仰》即将公演
最新资讯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进京演出话剧《家客》  21-05-23
沉浸式实景演出《播火者》重磅来袭 根据原创话剧《父亲·李大钊  21-05-18
原创话剧《福寿全》将在北京首演  21-05-13
大型原创红色主题儿童剧《巨人计划之信仰》即将公演  21-05-12
南京首部红色浸没式戏剧开排啦  21-05-08
影史经典戏剧演绎,国大制作话剧《十字街头》舞台揭秘  21-04-29
池南区经典原创话剧《记住老黑河》五一返场!带你领略不一样的红  21-04-27
南京市话剧团青年爱国主义题材话剧《雨花台》开票  21-04-22
“一边笑,一边活” 原创话剧《福寿全》北京首演即将开启  21-04-21
话剧《我的父亲李夏》在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成功上演  21-04-17
排行榜
开心麻花系列话剧《索马里海盗》  11-04-23
话剧《屈原》  10-06-11
话剧《群猴》  12-02-22
大连话剧团  09-07-02
话剧社面试试题  14-12-01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周玲  09-06-24
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  09-10-19
女演员赵冉声明公告  11-06-09
话剧《二十一克拉》  10-01-17
童话剧《狼来了》  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