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网>粤剧>
作者:邓毅富 2022-03-16 09:24

3月8日,《无你咁好戏·有你更精彩——邓小玲画展》在永庆坊宝庆一号艺术空间开幕。展出的作品是画家邓小玲近年来的人物画,精选有画戏曲的,也有画芭蕾的。它们造型美妙,意趣盎然。画中有画,画外有话。形神意兼备,历史文化审美皆具。以小见大,洞见人生。起舞迎春,有戏当时。

与粤剧前辈们对话

以粤剧为主元素之一的《邓小玲画展》,对宝庆壹号艺术空间(何碧溪故居、艺林画社)的运营,具有转折点的重大意义。该艺术空间与广东粤剧艺术博物馆隔涌正对,形成了粤剧文化的左岸、右岸之势,文旅商优势不可估量。

邓小玲选择宝庆壹号艺术空间作为今秋大展的预展,也许更多的是粤剧情怀,以及对粤剧文化重地永庆坊、对宝庆壹号艺术空间的支持,因为宝庆壹号艺术空间是粤剧名人何碧溪的故居。她在开幕中的致辞中,也表达了这种想法。

好有戏有好戏的画家
她用彩墨跳舞!
最早接触邓小玲作品是《粤剧百名伶图》,厚重到掷地有声,惟美到纸上娉婷。
令我惊奇的是,她的文案很好,感性与知性融汇。后来,看她与妹妹的粤剧娃娃,靓丽可爱到捧在手心怕化了。而一系列的“织梦岭南”发布会,她每次都是沿着画衣走上红地毯的明星之一。
但她低调,低头画她的画,只是偶尔扬起头,看看天空的彩虹,那是她要的造型和色彩,人生如戏,但她笔下的人生更有戏。
她是一个好有戏的画家,一个有好戏的画家。

每幅画都新鲜生猛
一个好画家,是不重复前人,也不重复自己。
这很难,但邓小玲做到了。
因为她画的都是戏剧人物,都是有人物原型的,某出戏某些人物某种场景某个造型,都是她源于写生体验、思考再造的结果,每一幅都是活脱脱的。
在邓小玲的体系性画设中,她有好几个“一百”系列,凭着韧性造圈,然后自我破圈,一个有智慧有想法的画家,是从建构自己的创作版图开始的,找个机会再详细了解她的整体构思。
定位、门道、套路形成体系的同时,如何更具艺术性审美度呢?这就要方法了,邓小玲工笔和写意兼备,功夫在手,游刃有余,这也是她的作品各美其美,新上加新的保证。


画出生动有趣故事
邓小玲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所以,她会讲有趣的故事,
在她那本厚厚的《粤剧百名伶图》中,已经领教过:经典的人物、经典的故事、经典的造型,以生动、有观点的理趣图说,耐人寻味。
所以,看她的画,一定要玩味她的画题文字,进入她营构的故事与思想中,可谓“画中有画,画外有画”,这是一个艺术家综合素质的体现。
那天看展,不期而遇,大家开心地玩起来,艺术就是让人快乐的,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有个小细节很有趣:我们在拍她的画,她在拍我们,互动让生活起舞,起舞必有戏……


期待常态化粤剧展
邓小玲的画是优美的造型艺术,可以想象一下,把它的画变成雕塑,转换率估计可以百分百。
原来她最早是学雕塑出身的,难怪。
难怪雕塑大师潘鹤先生给她题字:无你咁好戏。潘大师致广大而尽精微,一语中的。
其实,他们的艺术风格都类似。
所以,等画展重开,如果能做一个“邓小玲作品造型秀”,就好玩了。
不过,即使暂时开不了,我们仍然可以玩个够:继续“起舞·有戏”的99+1的行为秀:1张邓小玲的海报+99个起舞的照片。橱窗海报还在,大家继续去留影,有红棉茶送。
疫情是短暂的,文化后会无期——是不可能的。
也期待邓小玲的粤剧作品,不间断地在这里展出,展线可以设在与广东粤剧艺术博物馆隔涌对望的天台……形成为粤剧文化赋能的左岸右岸效应。
“无你咁好戏”缘于潘鹤大师送她的一幅墨宝。邓小玲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我从小喜欢雕塑,潘老师是我学生时代的天王级偶像,能有机会拜访潘老师实在是超级兴奋,记得那天天气极好,心情极好,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老师家的客厅里,老师坐在沙发上很认真地看完我的《粤剧百名伶图》,每一页都看得细致,每每看到一些传统粤剧剧目和熟的名伶潘老师都会给一个精彩点评,于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于是斗胆请求老师为我写一幅墨宝,当时连我自己都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潘大师说:“无你咁好戏!你为粤剧艺术做的贡献你当之无愧!”真是受宠若惊,但如获珍宝,世间最美的情诗,来自梵音……世间最美的赞美来自潘鹤老师:“无你咁好戏。”谢谢童心未泯的潘大师。叹服大师的急才!感谢潘大师撑粤剧。——摘自邓小玲《撑粤剧的雕塑大师》

邓小玲为开幕式致辞原文

阳春三月,正是踏春好时节。我们诚邀大家来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

现代社会,把三月八日定为妇女节。大家也把这一天,视为女性的节日。

的确,妇女能顶半边天。在画坛,女性画家不计其数。很荣幸,我是其中一位。

好多人知道,我听交响,唱京剧,画名伶。但大家不知,这座小楼的原主人也同我一样,钟爱舞台,热爱绘画。

所以好有幸,我能在粤剧舞台美术大师何碧溪先生的故居举办这场展览,把我所画,所思,所想,在这个空间与前辈隔空交流,也与现场的你们,一同分享。

展馆里面的十五幅作品,都是我近年来的精选。有画戏曲的,也有画芭蕾的。希望大家喜欢。
谢谢大家。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宝庆一号艺术空间对我的支持。我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她们。是我的《粤剧百名伶图》。

策展人语

策展人用优美抒情的笔触介绍这次展览:三月,恍如天真无邪的少女,沐浴阳光和煦。三月,正是乍暖还寒。春风过处,桃红柳绿,鸟声啾啾。鸡蛋树下,荔湾涌旁,我们缘聚于此。方寸之中见冷暖,拈毫弄墨写舞台。这里有帝王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里有儿女情长,缠绵悱恻惹人伤。这里有欧风粤味,霎眼当下,已百年时光。那一答,湖山石边,翠柳点点,烟火人间;这一答,小楼独踞,腹中锦绣,自在风流。何碧溪,一代粤剧舞台美术大师。邓小玲,《粤剧百名伶图》画家。隔空对话。你的舞台,装点视界。我的笔触,写活未来。

展馆介绍

“宝庆壹号艺术空间”位于风情万种的广州市西关河边,原址为多宝路宝庆市1号,一栋带小院的独立小屋,是已故新中国粤剧第一代舞台美术艺术家何碧溪先生故居。

何碧溪先生是一位为人谦逊,处世低调的旅美华侨和艺术家,是新中国第一代粤剧舞台美术艺术家,与粤剧名家红线女等同时代人物,当年红线女等名家演出之不少粤剧舞台布景均出自何碧溪先生之手。

该屋建于1938年,后由何碧溪先生于1947年购买,并亲自设计,融中西方建筑风格改建成一个带小花园和别致阳台的独立小屋,其式样在当时广州西关乃时至今日均为特色建筑,可说绝无仅有,一直为附近街坊邻里津津乐道。

“宝庆市1号”所在的广州西关,是旧时许多风雅人士的居住区,不少粤剧名流和艺人均落户建瓯,著名的粤剧“八和会馆”也在于此。由于“宝庆市1号”特殊构造和主人对人友善又多才多艺,这间西关小屋一直人气爆棚,高朋满座,粤剧界的名家同道、“何师傅”的学生、徒弟及街坊邻居你来他往,于此切磋技艺及笑谈人生喜怒哀乐。

新中国成立后,粤剧得于蓬勃发展,成为广州人生活中不可缺之娱乐,何碧溪先生亦投入了巨大的舞台美术创作热情,在这小屋构思及创作了不少作品,同时也传艺儿子何庆才并投身粤剧舞台艺术。这座两代粤剧舞台美术艺术家曾居之小屋,小屋虽小,却身世不凡,故事多多,它既见证了广东粤剧发展的一段实实在在的历史,也见证了广州西关历史。廖冰兄在《何碧溪作品选》中作序并题诗:“舞台美术如绿叶,戏剧歌舞即红花。为使红花开更艳,甘当绿叶献才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亦欣然提笔,称赞何碧溪“是一位有实力,也有工作责任感的工作成员,这是难得之材,是粤剧舞美建设的得力者。”

如今,“宝庆壹号艺术空间”与“广东粤剧博物馆”隔河相望,屋前小院花园中一棵70余年的鸡蛋花树花开不败,仍青春焕发。小屋中设有常年陈列展“何碧溪舞台艺术展”,常年免费开放,为广东粤剧博物馆展览作互补。小屋如今传至第三代人,承前辈之志,还艺术纯真,发其热及扬艺术精神,将小屋设为“宝庆壹号艺术空间”,不时推介艺术家们的各类艺术精品,丰富活跃大众文化生活,为广州市的文化建设献绵薄之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何家年轻一代并没有“躺平”,而是接电话过了文化的薪火。

宝庆市一号是何慧华、何慧明的爷爷留下的祖业,地处永庆坊多宝路,如今建成了艺术空间,进行艺术展览等活动。

当大门打开的那一刻,它就意味着何家的祖业向社会开放了。小楼不大,但独立成栋,而且地处永庆坊地理要塞,有望成为永庆坊的文化打卡点。

除了宝庆壹号艺术空间,在这里还有两个牌子,一个是何碧溪故居,他是粤剧舞美名人;一个是艺林画社,当年何碧溪开的艺术空间。

当三个牌子示人时,意味着过去、当下、未来在此融会贯通了。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一个家族博物馆,厚德载物,从一件件文物中找到家族传承的力量;文化自信,在此绽放的粤剧舞美之花穿越了时空;工匠精神,体现在一个个起承转合、智美创融的展陈活动中。

我们是谁?我们要往哪里去?我们要干什么?

惟有不忘之心,笃行不怠,才能走向未来。

何家姐妹如今正在做一件事:把前人种的树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从而发现美、抵达美、分享美。

 

邓小玲老师与张淑仪女士(何庆才先生夫人左二)以及他们的女儿本次活动总策划何慧华(右一)、总统筹何慧明(左一)合影

戏剧网微信公众号
加微信号:xijucn-com(扫描二维码)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
热点文章
佛山粤剧传习所党支部召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会议
《百年粤韵》首播
粤剧“正青春”+古戏台“梦幻联动”焕发生机
最新资讯
佛山粤剧传习所党支部召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会议  22-03-28
现代粤剧《警魂》在市人民艺术剧院正式开排  22-03-21
《百年粤韵》首播  22-03-21
敬畏的传承  22-03-19
粤剧“正青春”+古戏台“梦幻联动”焕发生机  22-03-13
广东粤剧院为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献上粤剧晚会  22-03-12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粤剧体验堂活动在祖庙开课  22-03-11
广州粤剧院举行新编小剧场粤剧《胡不归》创排启动仪式  22-03-02
白云山上粤韵起 传统文化永流传——兰卿粤剧文化传承工作室开展  22-03-01
古装粤剧《隋宫十载菱花梦》抢票  22-02-27
排行榜
粤剧帝女花歌词  08-11-17
传统粤剧脸谱鉴赏  15-08-13
蒋文端与陈绍基的暧昧之情  09-08-28
粤剧帝女花剧本  12-08-13
湛江艺术学校  11-04-16
粤剧行当介绍  14-03-23
吴非凡  12-10-03
粤剧《碧海狂僧》  13-03-30
广州粤剧团  10-04-07
粤剧《火网梵宫十四年》故事与曲詞  1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