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网>粤剧>
作者: 2010-04-07 14:18

1957年10月成立,由广州粤剧工作团与珠江粤剧团合并组成,团长白驹荣,副团长林韵、罗品超、文觉非。下辖三个演出团:一团(罗品超、郑绮文、少昆仑等),二团(白驹荣、文觉非、谭玉真等),三团(陈小茶、白超鸿、小木兰等)。1958年并入广东省粤剧团。

     1960年7月,以原广东粤剧院二团、三团演出队和剧院附属的越秀、珠江、五羊、红棉等粤剧团为基础,重建广州粤剧团,属广州市文化局领导。团长靓少佳,副团长邓宝、林奕。下辖四个演出团和以培训为主的青年粤剧团。1962年作内部调整,成立以演出武场传统戏为主的东风剧团,以演出文场唱功戏为主的春风剧团,多演创作剧目的朝阳剧团,演出传统剧、现代剧兼而有之的百花、雄风剧团,以及以学习传承粤剧艺术为宗旨的青年剧团。1963年又成立以演出乡土现代戏为主的“乌兰牧骑”式的农村演出队,并设立舞台工厂以及办公室、艺术室等部门。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团下放广州市郊九佛“五七”文艺干校劳动,成立广州粤剧团革命委员会,主任张纯(解放军代表),副主任冯巨淳、梁昌。1969年8月,陆续抽调部分人员组成广州粤剧团演出一连和演出二连。1972年把一连、二连改为两个独立建制的广州粤剧一团和广州粤剧二团。1975年,恢复广州粤剧团建制,总团部从广州人民南路迁到桂花岗。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逐步恢复属下演出团建制,设一团、二团、三团、四团和青年剧团。先后担任总团长的是林奕、吴颂强、何杰章、黎奕强,顾问靓少佳,副总团长先后是陈笑风、冯巨淳、张广谋、舒瑞良、陈旺、孔庆炎、张力田、郭英伟。1979年红线女调入广州粤剧团,任艺术总指导。为适应形势,该团曾在体制改革方面进行尝试、探索,一些演出团曾和企业挂钩,合作办团。1981年以后该团为集中力量,提高质量,曾进行多次内部调整,演出团从原来五个逐步减为三个,即广州粤剧团一团、广州粤剧团二团和红豆粤剧团。

     建团初期,拥有靓少佳、朱少秋、卫少芳、卢启光、陈笑风、丁公醒、梁金城、陈小茶、陈绮绮、马丽明、练玲珠、小木兰、邓丹平、吕雁声、罗思、白玉珊、吴粉超、陈江枫、陈少棠、陈小汉、卢伟棠等主要演员。还先后培养了卢秋萍、黄志明、陈锦心、谭志基、何国耀、何家耀以及许玉麟、倪惠英、钟康祺、罗伟华、王凡石、梁耀安、郭凤女、吴绮梅、梁淑卿等一批青年演员。该团编剧先后有何建青、谭青霜、陈卓莹、黄锡龄、秦中英、陈自强、黎普泽、陈光、李灿燊、麦宝林、秦太英、谢锡光、郭铭志、章耀明等。导演文少非、冯小娟、郭慧、谢雪筠、陈予之、陈少梅、蔡孝本等。音乐作曲、唱腔设计、演奏乐师先后有骆津、文卓凡、黄继谋、何浪萍、沈伟、赵仕强、孔庆炎、丘永基、卜灿荣,击乐师刘熹、林钧、陈昌、陈焯荣等。舞台美术设计师南佗、林飞、潘璠、关振东,服装设计师王淑仪、李志强等。

     广州粤剧团成立后,努力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创作、改编、整理、移植了长短剧目200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十奏严嵩》、《绣襦记》、《三帅困崤山》、《马福龙卖箭》、《岭海风流》、《罗通扫北》、《宝莲灯》、《昭君出塞》、《打神》、《拷红》、《山伯临终》、《时迁盗甲》、《三脱状元袍》、《范蠡献西施》、《苦凤莺怜》、《柳毅传书》、《刁蛮公主戆驸马》、《女儿香》(血洗定情剑》)、《南唐李后主》、《吴起与公主》、《南海神庙》、《南越王后》、《金陵残梦》等古代题材剧目和《刘胡兰》、《白毛女》、《六号门》、《杜鹃山》、《粤海忠魂》、《兰苑恩仇》、《家》、《梦》、《白燕迎春》等现代题材剧目。红线女领衔主演的《昭君公主》,1982年12月,曾被文化部专调北京,除在首都人民剧场公演外,还应邀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杨尚昆、万里、薄一波、习仲勋、乌兰夫、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1988年,红线女再次率团晋京举行“红线女艺术专场演出”。1984年至1993年,该团先后举行了“红线女独唱会”、“倪惠英演唱会”、“陈小汉唱腔欣赏会”和乐师骆津、何浪萍、卜灿荣的“作品音乐会”、“作品欣赏会”。

     为了培养粤剧事业接班人,广州粤剧团采取办培训班(队)和组建青年剧团的方式进行培训,先后于1960年、1978年和1987年,成立了三届青年剧团,以基础培训和演出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包括演员、音乐、舞美、编剧等大批艺术人才。后来在红线女的倡议和指导下,于1983年以第二届青年剧团为基础成立实验剧团,又于1990年成立小红豆剧团。此外,该团曾先后选送冯小娟、陈少梅、蔡孝本分别到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学习,结业后回团担任导演。推荐章耀明、陆键东、黎曙光考入广州市文化局委托中山大学代培的“中文干部专修班”学习,结业后回团从事编剧工作。

     1980年以后,广州粤剧团曾先后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演出。其中由红线女、陈笑风领衔于1980年赴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地区,1982年赴美国、加拿大的演出,在当地掀起了“红线女旋风”和“粤剧热”。1992年该团赴新加坡参加狮城国际粤剧节和赴香港参加两广南派粤剧汇展演出也受到赞扬。

     1994年9月,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的决定,撤销广州粤剧团建制,成立独立建制的广州红豆粤剧团、广州粤剧一团、广州粤剧二团和广州粤艺发展中心四个单位,直属广州市文化局领导。

戏剧网微信公众号
加微信号:xijucn-com(扫描二维码)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
热点文章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深圳市粤剧团——现代粤剧《驼哥的旗》亮相盐田会堂
“90后”用匠心重塑经典,传承荔湾粤韵
“红船载夙梦,五月咏芳菲”|粤剧经典专场演出场场爆满!
最新资讯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深圳市粤剧团  21-05-24
“90后”用匠心重塑经典,传承荔湾粤韵  21-05-18
“红船载夙梦,五月咏芳菲”|粤剧经典专场演出场场爆满!  21-05-16
粤剧《彭庆华折子戏专场》|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记者见  21-05-11
经典粤剧《九天玄女》将于5月9日在香港高山剧场新翼演艺厅隆重上  21-05-06
大型现代粤剧《刑场上的婚礼》(青春版)亮相江南大戏院  21-04-30
粤剧进中原 喝彩声不断  21-04-25
“MIN”耀商都,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  21-04-21
“一生八旦”强大阵容 郭建华专场圆满成功  21-04-17
粤剧《珠水琴心》隆重首演  21-04-15
排行榜
粤剧帝女花歌词  08-11-17
传统粤剧脸谱鉴赏  15-08-13
蒋文端与陈绍基的暧昧之情  09-08-28
粤剧帝女花剧本  12-08-13
湛江艺术学校  11-04-16
粤剧行当介绍  14-03-23
吴非凡  12-10-03
粤剧《碧海狂僧》  13-03-30
粤剧《火网梵宫十四年》故事与曲詞  12-04-16
麦玉清,祖籍顺德,生于江门,著名粤剧花旦,国家一级演员,现任  0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