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现代戏《守护夕阳》,估计许多观众已经淡忘了。其实,这部由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建组演出的戏,揭示了一个社会大主题,那就是老年人的生活怎么安排会更好一些,且他们能不能在养老院里生活好,又怎样保证他们能生活好。这部戏首演后,曾代表山西被唯一推荐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苏州),并晋京角逐“全国戏剧文化奖”,捧回了包括主演在内的十三个奖项。一所市级中专文化艺术学校和一群已经退休的艺术老人能联手创造出这样一个业绩,实属罕见。
艺术老人演老人生活——晋剧现代戏《守护夕阳》观后
6月10日至13日,连续四天,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以“关爱老人,幸福太原”为主题,以太原市精神病院老年科真人真事为原型,正在太原工人文化宫对新近联排的晋剧现代戏《守护夕阳》进行征求意见专场演出。简洁的舞台置景,几乎没有投入的生活服装,时而出现的幕后伴唱,把年过花甲的一批老艺术家推到前台,唱出了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人老了,谁来呵护,怎样呵护……
曾经红极一时的小旦艺术家吴爱卿扮演的老年科主任张瑛,保持着姣好的舞台身段,演出了对养老事业的迎难而上和真情投入;花脸艺术家霍更新扮演的刘大爷,想故去的老伴,想不理解自己的儿子,在表演上始终给人以生活化的感受;经历过《三上桃峰》等剧目洗礼的小生艺术家高连荣,在剧中扮演了一位退休工人陈大爷,面对夕阳,一直在节衣缩食,暗暗资助失学儿童;旦角老演员田照明扮演了一身耿直的退休傅书记,洪亮的嗓音和直挺挺的腰板,让人看不到了当年演小旦时的那种娇滴滴的影子;二花脸老演员薛春盛扮演高教授的善解人意和成人之愿,三花脸老演员赵存礼扮演张健康的风趣和幽默、小生老演员刘惠兰反串失忆老人的痴情,包括由艺校教师郭红霞扮演郑奶奶的蹒跚样子,都演到了极致……
剧中有三位青年演员参加了演出。一位是扮演杏花的小生教师郭跃萍,贯穿全场,丑中现美,把一个不理解失忆婆婆,经常哄闹养老院的人物情态,表演得活灵活现;一位是扮演刘铁山的晋剧花脸詹俊林,凭借良好的戏曲底功和从事影视工作的阅历,演出了一个倔强儿子不理解父爱是什么的反常心态,一板带有京剧声腔韵味的晋剧唱段,圆润有力,获得了满堂彩声;一位是扮演代院长的须生新秀李明星,戏份很小,只出场一次,便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不做调研,决策自私,工作武断的小官僚人物形象……
整场戏,看似琐事多多,林林总总,但却对养老服务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各种观念转变,作出了深刻揭示。即:举办者需要爱心,服务者需要安心,家属需要真心,养老人需要给心,“四心合一”,才可成就养老事业。
最有趣的是把太原莲花落说唱方式间入其中,“叨歇”、“闹他”等方言俚语充满全剧,所有演员的舞台动作,明显摒弃了一些现代戏可以随意走动的话剧式表演倾向,采用了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套路,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演出了新意。如在戏中间,穿插进行的组织养老人参观太原新变化一幕,由主演带队,一群人,随着音乐节奏,有秩序地边走、边舞、边唱、边说,直把个开车、拐弯、慢行、疾走等生活实际,全部虚拟了出来,令观众跟着乐不思蜀,忘记了是在剧场看戏。
戏散了,而“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戏歌声,却依然还在观众的心里畅响着、回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