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已经退休的孙佩珍像往常一样开始例行早课,喊嗓子、练琴、练身段、排曲目……这样的早晨,对孙佩珍和她“老年乐晋剧艺术团”的伙伴们来说再熟悉不过,春去秋来,老年乐演员们带着一腔热爱播撒晋剧文化的“种子”,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2001年6月的一天,闫芝芳在太原市迎泽公园偶遇晋剧院导演米西治老师和省戏剧学院教授郭美英老师,酷爱戏曲的她连忙抓住机会,激动的问老师 : “您们是专业老师,您们愿意教我们唱戏吗?我们可喜欢晋剧呢,就是没人教,啥都不会。”
初次见面就这么“直闯”,或许是喜欢她的坦诚率直,两位老师欣然应允 : “可以啊,我们就愿意教你们这些啥都不会的,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只要你们真正喜欢晋剧、愿意学,我们会耐心教你们。” 闫芝芳一听,欣喜万分。于是,和她的几位老姐妹张秀莲、于金秀、杨巨梅等,改弦易辙,一本正经地学起了晋剧。
孙佩珍也是“老年乐晋剧艺术团”的主力演员,2001年,孙佩珍在迎泽公园晨练的时候,听到有戏迷票友在演唱,从小就喜欢晋剧的她也忍不住加入其中,唱了一板。没想到这一唱把孙佩珍又拉回了晋剧的表演舞台。随着晋剧爱好者的不断加入,学习人数越来越多,2001年9月,迎泽湖畔《老年乐》(也称晋剧习唱班)应运而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年乐晋剧队和演员渐渐充实起来。山西省晋剧院的鼓师梁树年也加入到团队进行专业的指导,司鼓掌握着一出戏的灵魂,作为戏曲音乐演奏团体中的核心人物,司鼓是整个演奏团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梁树年师从著名鼓师申天福,功底深厚的他也令“老年乐习唱班”更上一层楼。
有优秀的老师带领,每一位成员都非常认真的学习、刻苦的训练,每天早上喊嗓子一个小时、跑圆场40分钟,团员们都是50多奔60的人,这样的坚持,对她们来说,真的是非常不易,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才为之后的剧目排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老年乐晋剧艺术团”正式挂牌,团员们经常积极参加社区的惠民演出、慰问养老院等活动,甚至晋商博物馆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也成了“老年乐晋剧艺术团”的主场。
今年6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现场,“老年乐晋剧艺术团”集中精力,精心准备,以饱满的热情,排练了表现革命斗争历史、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戏《红灯记》、《朝阳沟》选段的女声小合唱,以及现代晋剧《刘胡兰》、《龙江颂》选段,这对于常年演唱传统剧目的老年团队来讲,无疑具有一种新鲜感和自豪感,而且演出效果非常好,受到了戏迷朋友和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和热情追捧。青衣演员孙佩珍的一曲歌颂党、歌颂祖国、展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晋剧戏歌《幸福生活万年长》,更是将演出气氛推向了高潮。
一支由“戏痴”们组成的团队,专业上自然没得说。多年来,“老年乐晋剧艺术团”担负起传播晋剧文化的使命,不仅有着专业团队的管理标准,器乐文场、武场指定队长管理,服装、道具专人负责一样不差,既能排演传统戏,也创作戏歌、小戏等新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一系列的奖励。现在的他们已经将晋剧带入社区、公园、街头、广场……脚步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晋剧的舞台,展示着晋剧独特的魅力。
微档案:
太原市老年乐晋剧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10月,是山西省戏剧研究会和太原市老龄委的会员单位。目前全团共有60名中老年戏剧爱好者。2008年9月,太原市老年乐晋剧艺术团代表山西参加首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演出的晋剧联唱《幸福生活万年长》获得优秀节目奖;同年10月,在太原市老龄委组织的“九九重阳文艺汇演”中,又获得优秀节目奖……艺术团成立14年,获得各类奖项十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