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德汉剧团一、二、三班的小演员们现已成为常德汉剧表演艺术家。虽人已至暮年,但他们的传统功底深厚、舞台经验老到、艺术领悟力强、文化记忆丰富和传承能力高。常德汉剧正处于从继承传统到舞台创新的伟大转折,故抢救性记录、保护、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二、三班常德汉剧小演员训练班老艺术家们的口述历史,时不我待!
近期,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对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彭加贵、杨丽华老师进行了入户采访,通过他们口述历史,深入了解常德汉剧发展渊源,为常德汉剧的保护与传承收集宝贵资料。
作为汉剧老艺术家,内心充满着对汉剧的无比热爱,以及传承汉剧的抱负,两位老艺术家用朴实的话语展现了他们的汉剧人生。采访主要从家庭环境、学戏渊源、学戏经历、个人艺术成就、课徒传艺等方面进行,通过与两位老师的对话,深挖汉剧的文化精髓,为下一步文艺作品的创作扎牢根基,进一步推动常德汉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此次采访只是“中心”采访老艺术家的一个开端,接下来还将陆续入户采访原一、二、三班的老艺术家们,发挥老艺人在戏曲艺术传承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挖掘和抢救封存多年且濒临失传的宝贵戏曲资料。后期“中心”将对这些老艺人口述历史资料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整理,建立档案数据库,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和青年学生提供直观的戏曲传习教材,促进常德汉剧发展源远流长。
彭加贵, 男,1944年9月出生,常德市人,汉族,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8年11月进市汉剧团,二班学员。工文武老生,先后师从雷华禄、黄天志、罗炳泰。其勤奋好学,慎思笃行,深得师父们的喜爱,各自把“看家”功夫倾囊相授,使之技艺高涨,记戏日丰。一条高亢嘹亮的嗓子,在传统戏和现代戏中成功塑造出众多的人物形象。1972年在省电视台演播厅出演《奇袭白虎团》第6场,一句关东调倒板“巧改扮捣贼巢插入敌人心脏”,引发全场沸腾。1979年在现代戏《元宝案》中主演刘三思,获省一等奖,同年晋京献演《发霉的钞票》,饰主配陈小秋,文化部授予演出“二等奖”,两剧均由湖南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拍摄成舞台艺术片。1986年,省文化厅授予“优秀中青年演员”称号。1995年,载入《中国文艺家传集》。退休十余年,心系剧团,为剧团培养出宋立民、宋金菊、李锐、袁金霞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演员。
杨丽华,女,1942年元月出生,常德市人,汉族,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六十年代,受地区文化局委派赴上海学习《红灯记》,扮演李铁梅,该剧成功移植为常德汉剧,成为常德地区之样板。由于其出色的表演才华被誉为常德戏剧“四小名旦”之一。受湖北汉剧“青衣皇后”万仙侠老师亲传,学演《宇宙锋》。1982年,又拜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为师,表演艺术大放异彩。曾当选为湖南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1986年10月,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授予她优秀中青年演员称号。1995年载入《中国文艺家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