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六届,今年为第七届。作为湖南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活动,艺术节始终坚持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办节宗旨,是打造文化湘军,攀登艺术高峰,促进文化交流,推进文化创新,扩大湖南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剧情简介
常德汉剧现代戏《我娘是片钥匙》是根据王恒绩小说《疯娘》创作而成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家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在湘西北沅水之滨的一个贫瘠山村,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马含玉与残障青年老憨结合诞下一子,经历抛弃、对立、不解、理解,最后为给儿子摘野山桃而坠崖丧命。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村官,带领乡亲们兴办民营企业,将一个特困村改变成全国闻名的百强富裕村。全剧通过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疯娘,用无垠的母爱天性,像一片钥匙,打开迷乱中人的心锁,感动着剧中人物和剧场观众。
该剧真实还原了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农业、农村、农民的真实面貌,聚焦式地展现了党对农村工作的一系列好政策,描绘出了农村不断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新局面,也对“万恶源头只因贫”展开了反思,给观众带来思想和灵魂的洗礼。本剧没有正面描写精准扶贫,却希望通过舞台呈现,引发人们思考,折射精准扶贫慨念的及时、英明和思想内涵,是对党的农村工作的肯定以及对人性本善的褒奖,展现了中华儿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再现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高贵品质。
剧院简介
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始建于1956年,文华、同乐二团合并为常德市汉剧团。2001年经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常德市汉剧团与滨湖影剧院合并,组建常德市汉剧院。2006年“常德高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被批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2年文化体制改革,更名为“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核定编制数为64名,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5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13人。主要从事常德汉剧的研究、传承、展演、艺术创新和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非遗”进校园等公益文化活动。
常德汉剧唱腔以高腔、弹腔、昆腔以及民间小调组成,其中高腔是区别于湖北汉剧、广东汉剧的重要标志之一。常德汉剧表演多以打斗杀伐的弓马戏见长。五百多个传统剧目,则以《封神》《西游》《三国》《水浒》为主体,历代名人辈出,精英相传。
常德汉剧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剧种。早在明永乐年间,其演唱活动就十分活跃。清末民初,常德府城逐渐形成了以演唱弹腔(南北路)为主的天元、瑞凝、文华、同乐四大名班。这“四大名班”曾将常德汉剧的艺术水平和传播范围一度推向到一个历史高峰,对本剧种文化的发展起到过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