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网>汉剧>
作者: 2008-03-06 14:34

汉剧原名汉调二簧,因流行于汉江流域而得名,汉剧、汉调;因伴奏乐器早期以双笛而称二簧。

  汉剧源于唐代“梨园法曲”。据秦腔著名剧作家范紫东指出,梨园法曲分为两派,其中一派以黄幡绰为首,其次是康昆伦。二人常演唱黄冠体中的

  “长生曲”和“望瀛曲”,因此黄幡绰和康昆伦被视为汉调二簧的创始人。汉剧艺人一向尊唐玄宗为梨园始祖,尊称为“老郎”,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举行供祭仪式。戏剧家程砚秋1949年冬来西安,在骡马市车马行发现了一块汉二簧奉老郎的碑文,称其是“在中国戏剧史上,可以说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后来,梨园弟子把梨园法曲带到陕南,吸收了当地的小调、散曲,逐渐形成汉调二簧。”明代时汉剧初步形成,到了清道光和光绪年间已相当兴盛,并沿汉江流域远播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对湖北汉剧、湘剧、赣剧和川剧的形成和发展有影响。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汉调传入北京,加入徽调班子演唱,对京剧形成有深远影响。辛亥革命前后,陕西部督张凤翔支持创办“鸣盛学社”,拥有师生300余人,与易俗社秦腔齐名。汉剧以西皮、二簧为主调,属“皮簧唱腔”,与戈阳、昆曲、梆子一起被称为我国古老的四大戏曲唱腔。汉剧在陕西仅次于秦腔,为第二大剧种。

  陕西汉剧以汉中和安康为基地,形成四个流派。安康派擅长文戏,通用紫阳话,音调浑厚而柔婉;汉中派音调悠扬绵软,唱腔吐字带川味;商洛派以武戏见长;关中派重唱工,表演细腻,音调高昂豪放。

  汉剧西皮腔用于表现舒畅、爽朗、豪迈、愉快的情绪和场面;二簧用于表现悲哀、肃穆惋借的情绪和场面。演唱中根据剧情交替使用,一些艺人还有创新,即一句唱腔上下用不同的板腔。其他唱腔有昆曲、吹腔、山歌、小调等。据统计,仅安康初步记录的各种板腔及丝弦、唢呐曲牌、锣鼓打头,多达250余首。

  汉剧乐队分文武场面,文场面以京胡、京二胡、月琴为主,配以杨琴、三弦、琵琶、唢呐、竹笛等;武场面有牙板、梆子、暴鼓、锣、铙等。

  汉剧角色区分细致,有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帖、九夫、十杂等十行。解放后,共收集到历代有名有姓的脸谱450多个,比京剧和秦腔还考究。

  陕南汉剧在解放后得到不断改进,汉中、安康都有专业汉剧团。汉剧多取村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黄天荡》、《清风亭》、《二度梅》、《打龙棚》等,有的剧本演出时间很长,从晚上一直演到天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积累剧目达1500个。安康

戏剧网微信公众号
加微信号:xijucn-com(扫描二维码)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
热点文章
2021年5月14日“周五有戏”非遗惠民展演
广东汉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艺术人才年度考核(2021年度)
我的家乡戏——2021广东省戏剧进校园活动走进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普育小学
最新资讯
2021年5月14日“周五有戏”非遗惠民展演  21-05-14
广东汉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艺术人才年度考核(2021年度)  21-05-12
周五有戏非遗惠民展演《挂画》《清风亭》  21-05-08
我的家乡戏——2021广东省戏剧进校园活动走进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  21-04-25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召开艺委会工作会议  21-04-15
陈彦:让汉剧艺术传承发展变得可持续  21-04-07
连演两天!这是一部原创现代广东汉剧大戏!  21-04-01
弘扬山阳优秀文化,振兴汉剧非遗传承  21-03-24
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暨汉剧流播主要地区优秀作品展演  21-03-20
“周五有戏”非遗惠民展演——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  21-03-18
排行榜
汉调二黄简介  12-08-20
龙岩市艺术学校  12-06-04
广东汉剧《百里奚认妻》  09-10-15
汉剧《宇宙锋》  10-11-04
汉剧《二度梅》剧情梗概及唱词  17-08-17
京剧、汉剧是一家  08-04-01
汉剧当家青衣王荔 最美王昭君  14-07-18
龙岩市汉剧团演出《采茶灯》  14-08-12
湖北汉剧  08-03-06
龙岩的传统文化  1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