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发文,公布设立四川省首批戏曲名家工作室。入选戏曲名家有陈智林、肖得美、崔光丽、刘谊、李伯清、魏明伦、杜建华、陈巧缘(茹)、刘露、廖忠荣10人。
据了解,为深入实施四川省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进一步发挥戏曲名家专业优势和传承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出台《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管理办法》,并组织开展工作室申报和评审工作。经本人申请、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部门审定,3月15日,2022年度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正式公布。
据悉,设立戏曲名家工作室是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充分发挥四川省高层次艺术人才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传承推广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打造高水平文艺川军、繁荣发展四川文艺事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省文旅厅艺术处副处长杨德刚表示,戏曲名家工作室可按规定每年向省文旅厅申请最高10万元的经费补助,“除了省文旅厅对戏曲名家工作室会有经费支持之外,我们还要求市州文旅部门和相关文艺院团对戏曲名家工作室提供配套的资金、场地和人员的支持,我们接下来还会加强对戏曲人才,特别是戏曲名家工作室的宣传力度,让戏曲名家工作室引领四川艺术创作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表示,这是省文旅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落实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名家工作室的办法,也是一种尝试。以点带面,以小的环境来推动大的层面,我觉得是对振兴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个很有力的措施和方法。”
陈智林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省文旅厅对每一个名家工作室都有要求和期望。“每一个戏曲名家,他都会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多层面的专业素养来完成工作室的一些具体工作。”同时,他还表示,“身教胜于言传,实际上这些名家工作室更接近术业有专攻,(名家)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本身来引领和带动工作室的工作推进。”
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巧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设立戏曲名家工作室很有意义。“首先是做好戏剧人才的传承,把我擅长的一些剧目更好地传授给年轻演员;其次是做好观众的传承,我们工作室要做好川剧进校园,通过各种传统剧、新编剧,让孩子们多接触川剧、喜爱川剧;最后是戏曲的跨界合作,这次我也和李伯清老师聊了,他有很多评书、曲艺的粉丝,我们也有很多川剧的粉丝,两个工作室可以跨界合作,把影响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