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网>川剧>
作者:高山湖 2022-01-01 17:24

为加强川剧剧目创作与评论研究,促进红色题材剧目的精品化发展,探寻本土原创红色题材剧目在川渝特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12月9日—10日,四川省剧目工作室、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主办的“新时代川剧红色题材剧目创作暨评论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川各地的40余位剧作家、出品人、评论者和院团工作者等,围绕创作川剧红色题材剧目的实践经验、成功案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探讨川剧红色题材剧目创作、评论的艺术规律与研究思路,促进川剧艺术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范远泰,原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严福昌,四川省剧目工作室主任、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丁鸣,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杜建华,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杜林,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田力等领导、专家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开幕式由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副主任甄进主持。

丁鸣首先在发言中指出,新时代以来我省涌现的一大批红色题材川剧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川剧艺术的剧目库和人物形象,推动了艺术手段的变革,在川剧的当代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现在总结、研究川剧红色题材剧目创作和评论的成就,既要看到丰硕的成果,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思考怎样让川剧与今天的时代相结合。同时,对于如何推动川剧与现实题材、现实生活的融合,同样需要研究和探索。田力介绍了学院的专业建设情况以及近年来在川剧的校园传承与传播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并表示下一阶段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上进一步持续发力,在川剧艺术传播、民族导演艺术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杜林表示,这次会议基本汇聚了全川重要的川剧力量,还涌现出许多年轻的剧作者、评论者,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也是近年来川剧界为传承发展所作努力的一个成果。新时代的戏曲创作要在当代语境下用当代语言讲述当代故事,要实现戏曲的传承发展、川剧的振兴,仍然必须坚持三并举、三步走。杜建华指出,本次研讨会希望在总结经验得失的基础上,对全省近些年来红色题材剧目进行比较全面的评述和研究。对红色题材剧目创作和评论的回顾与总结,有利于推动我省川剧创作的繁荣发展,更好地迎接党的二十大和振兴川剧40年,为推出更多优秀剧目发挥积极的理论导向作用。

新时代川剧红色题材剧目创作暨评论学术研讨会 

紧密联系创作实践进行理论研讨,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特点。省内部分知名剧作家首先向会议代表报告了自己创作红色题材剧目的经验、体会。
南充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编剧郑瑞林作了《红色题材的诗意表达》的发言。他认为,作者在选题构思过程中,掌握大量历史资料,谙熟其人物、事件的细节以及人物带给作者的心灵撞击,是创作激情和灵感的源泉。在这一过程中,如能寻找出有别于他人的视角,另辟蹊径,作品或能具有新意。他以《峡江月》的创作为例,分享了以大背景、小人物为切入点的创作思路,指出戏剧的事件并非创作者着墨的重点,重点是依托故事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心路历程、歌唱人物灵魂中的灿烂;红色题材剧作不一定全部聚焦于革命领导者或者声名彰显的人物,普通百姓的历史以及在那个时代的命运,同样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在进行文学剧本创作时,要充分注意到中国戏曲诗意化、虚拟化的特性,把舞台留给二度创作。

南充市艺术创作中心编剧彭碧珠以《红盐》的剧本创作为例,简述大型革命历史川剧文学剧本的创作背景、历程及心得体会。他介绍了自己对《红盐》一剧的选题构思过程、戏剧人物和故事的设置,并指出,红色题材剧目也要写得好看、写得精彩,也要写出别开生面的人物、写出有思想的故事,应该定下这样一个原则;《红盐》打破传统戏曲讲究一人一事的传统,讲述一个群体故事;在情节设置上,环环紧扣,为人物设置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其置于死地,再由编剧合理地将死结打开,以此写出人物的鲜活性。

遂宁市文联副主席、剧作家陈立剖析了红色题材戏剧的创作困境和下一步怎么走。在红色题材戏剧的创作困境方面他指出,近年来,各地都高度重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戏剧创作,但能够传唱的、有市场的作品却凤毛麟角,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主题先行,当前的戏剧创作多为命题作文,有的强行与主题挂钩;二是人物生硬,打造红色题材剧目时往往被要求原封不动地遵照历史、遵照原型;三是表演落伍。就红色题材创作下一步怎么走他指出,首先要契合时代主题;第二要凸显英雄形象;第三要立体地展示人性;第四要讲好故事。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研究员、编剧张志刚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红色题材川剧创作中人物行当设置的特殊性。他认为,红色题材剧目创作要选择有地方特色的题材,在选择题材时要讲原创性;川剧创作要守住四川方言的属性,讲究唱词的平仄性、音乐性;要注意唱词写作的音乐性和曲牌规范性;应重视人物行当设置的特殊性,在反映人物内心世界时,对手戏的设置至关重要,同时,在行当设置时要注意川剧悲剧喜演、正剧喜演的剧种特色;另外,目前存在戏剧评论的集体失言现象,说真话的评论不多,创作者在面对各种评价时应保持冷静,自我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成长成熟。

四川音乐学院杜梦甦老师从音乐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新版川剧《江姐》的音声。她指出,该剧音乐创作与表演在概念和结构方面追求与当代审美的融合,具体表现在概念的更新和结构的更新上。同时,该剧在帮、打、唱、乐四个方面呈现出尊重传统、尊重当下的双重审美特征:帮腔使用了歌剧的合唱;唱腔延用了竞华版《江姐》的唱腔,但又增加了润腔;锣鼓在音乐中进行了见缝插针的安插;将弦乐加入高腔中,与帮打唱并驾齐驱但又并不破坏高腔。她还指出,在川剧现代戏的创作中,编曲需要同时懂剧本、曲牌和作曲。

合江县文旅局张波局长以《赤水河畔》的创作心得为例,对红色题材的当代表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红色题材的故事和人物离现代生活已很遥远,用当代的表现手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赤水河畔》没有去表现大的历史事件。同时,戏曲艺术的对象是人,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经历是独特的,他的遭遇和命运是观众最关切的,要让作品符合今天的时代审美,剧中人物的心理结构就应当与现代人存在着共振的频率,或者说今天的人物与革命时期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有共通性。另外,还应考虑剧作的地方特色,比如《赤水河畔》中就加入了古蔺花灯,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内江市戏剧创作研究室编剧余天钜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谈到了红色题材剧目创作如何保持川剧的剧种属性。他认为,要讲好故事,就要注重戏曲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将简单的事情写出不一样的内容;近年来川剧面临喜剧的缺失,若能将现实题材与喜剧融合在一起,作品能够走得更远、更有市场和口碑;剧种属性包括声腔、语言、场景和民俗的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目前的创作中剧种属性有所缺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川剧文学的缺失、戏剧文学的缺失,对此,剧作者要对巴蜀民俗、对方言有所了解,要静下心来多看多思考,找准新的方向。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编剧孟立敬谈到自己在红色题材剧目创作中的几点思考。他提到,对于本土红色题材的挖掘和提炼,应当在显著的特点中寻找不同,在代表性节点上寻找新的解读,对本土红色题材人物的抓取应该有时代照映,应注意历史特殊定位问题;对于红色题材剧作中人物的英雄化创作,应注意英雄的血性和人性的关系、英雄的豪气和柔情的关系、英雄的勇气和智慧的结合;应注意红色题材创作文本上的特点:严谨而不失幽默,川话不失四川特色,文本应具广泛性但不能失去精华。

泸州市非遗保护传习所包靖所长分享了大型红色题材川剧《赤水河畔》的出品感受和经验。在选材方面,该剧表现四渡赤水的革命题材,但没有表现大的战争场面,而选择通过小人物、小故事来体现理想信念、不怕牺牲、为了人民的精神主旨。在舞台呈现和效果方面,遵循好看、好听且必须是川剧的基本要求,同时融入了泸州当地的非遗元素古蔺花灯,在音乐风格上选择了有地方特色的苗族音乐。在延续性方面,首先将该剧作为了党课的一部分;其次针对不同场合的演出,打造了豪华版、简洁版、拆分版三个版本;同时通过本剧的演出来培养学生;另外还打造了该剧在长征公园的实景演出,写好文旅融合之融。

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蒋刚主任介绍了川剧《还我河山》的创作情况和艺术特色。在创作内容上,该剧视角独特,取材新颖,着力表现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人心世态。在艺术特色上,突出了资阳河流派的川剧艺术特色;用低平视角塑造人物形象;导演上采用生活化和戏曲化的表演风格;音乐上以川剧高腔为主,并将自贡盐都号子等贯穿其中;舞美设计上用浮雕、投影等力图将观众带入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价值意义上,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突出兴家先保国、有国才有家的主题。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打磨提升该剧,并通过它来培养青年演员。

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王乃逸就红色题材川剧中的喜剧创作谈了自己的思考。他以《青年陈毅》为例,指出红色题材川剧剧目在严肃而恢弘的基调下,除了带领观众回顾那段特殊岁月、认识英雄人物之外,许多剧目都不乏喜剧创作和丑角表演,这极大地调和与丰富了观众的观剧体验,不仅替代了刻板地塑造反面人物和表现正邪斗争的场面,通过喜剧表演揭露反面人物的嘴脸及其丑陋罪行,也更能烘托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同时,川剧的喜剧表演会运用丑角的程式功法,对于观众而言贴近生活又滑稽搞笑,对于演员而言,既需要话剧演员的松弛又需要川剧演员的程式化动作,是十分见功的。

《四川戏剧》执行主编、川剧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尹文钱在会议总结时表示,与会老师的发言围绕红色题材的川剧创作、突出川剧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交流,各抒己见,提气提神,很有意义。

(未完待续)

编辑:曾浩月
摄影:张利拉
审稿:尹文钱
终审:杜建华

戏剧网微信公众号
加微信号:xijucn-com(扫描二维码)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
热点文章
四川省川剧院联合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参与编演的《一抹天香》绽放“四海同春”2022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
重庆市川剧院春节假期将在金汤街小剧场上演六场演出
交响乐和川剧“跨界融合”2022成都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上演
最新资讯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 沈铁梅:当好文艺交流“排头兵  22-03-03
四川省川剧院公开考核招聘艺术专业技术人员拟聘用人员的公示  22-02-27
四川省第六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将于2022年在我市举办  22-02-23
2022年2月22日成都市百家班川剧团演出信息  22-02-22
薪火传承 让古老的川剧走向世界  22-02-21
打造让观众坐得住的川剧  22-02-20
川剧《巴山秀才》选段节目亮相央视2022年元宵戏曲晚会  22-02-18
“泸州河”川剧学历班学员刘咏涵绽放湖南卫视《“四海同春”2022  22-02-08
四川省川剧院联合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参与编演的《一抹天香》绽放“  22-02-02
重庆市川剧院春节假期将在金汤街小剧场上演六场演出  22-01-26
排行榜
如何来看待变脸“泄密”问题?  14-03-21
电影《变脸》  09-09-15
川剧的艺术特点  10-06-18
川剧变脸绝技揭秘  12-09-26
川剧经典唱段100首  15-12-11
川剧变脸“二级国家机密”  14-06-21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  08-11-26
川剧变脸节目介绍  10-01-04
重庆川剧艺术中心  09-12-15
川剧锣鼓三绝  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