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经典唱段100首》知多少
彭潮溢
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川剧经典唱段100首》,仅凭书名,很容易认为这是一本记录川剧唱段的乐谱书籍,殊不知,此书不仅有谱有图,还有大量的剧情介绍、人物小传、唱段赏析的文字约15万字。现将书中介绍的剧目及人物名录于下:
(一) 介绍剧目91部
好女人·坏女人 / 夫妻桥 / 摘红梅 / 急浪丹心 / 汉贞烈·坐舟 / 激流之家 / 文成公主 / 欲海狂潮 / 中国公主杜兰朵 / 金子 / 阴阳河 / 李亚仙 / 幽闺记·双拜月 / 蝶恋花 / 思凡 / 红楼惊梦 /玉簪记·秋江/ 奔番 / 江姐 / 死水微澜 / 红袍记·夺棍 / 大禹魂 / 衣冠梦 / 芙蓉花仙 / 红梅赠君家 / 阖宫欢庆 / 巴山秀才 / 四姑娘 / 荆钗记·荐亡 / 刁窗 / 访友 / 夕照祁山 / 西施·溅血护美 / 张大千 / 打神 / 岁岁重阳 /
杜十娘·归舟 / 胡琏闹钗 / 目连之母 / 王熙凤 / 连环记·拜月赐环 / 班超回旌 / 潘金莲 / 草莽英雄 / 石怀玉·惊梦 / 三击掌 / 三难新郎 / 下游庵 / 火红的云霞 / 凤仪亭 / 别洞观景 / 鸣凤 / 白蛇传·断桥 / 刘谌杀家 / 二度梅 / 情探 / 柳荫记·送行 / 送京娘 / 红梅记 / 长生殿 /
御河桥·杀桥 / 首阳山 / 江油关 / 马房放奎 /都督夫人董竹君 / 泾河牧羊/ 二进宫 / 三祭江 / 王熙凤·诓尤 / 铡侄 / 五台会兄 / 桃花村 /
梁红玉·回院 / 拷红 / 做文章 / 乔子口 / 彩楼记·评雪辨踪 / 朝阳沟 / 杀狗 / 山杠爷 / 芙奴传·琴遇 / 变脸 / 易胆大 / 六月雪 /琵琶记·称庆/ 出北塞 / 双下山 / 请长年 / 裁衣 / 一只鞋 / 大山情。
(二)介绍剧作家19人
李明璋 / 魏明伦 / 徐 棻 / 罗怀臻 / 谭 愫 / 隆学义 / 黄吉安 / 徐文耀 / 赵 熙 / 吴伯祺 / 沙 梅 / 邱笑秋 / 杨中泉 / 南 国 / 吴晓飞 / 倪国桢 / 刘兴明 / 陈贤光 / 吴福志 。
(三) 介绍曲作家28人
何国经 / 刘嘉慧 / 韩 铮 / 刘 泉 / 周治林 / 李湖昌 / 蒋学琼 / 饶秉钧 / 陈安业 / 沙 梅 / 杨 为 / 黄一良 / 彭 涓 / 廖忠荣 / 王文训 / 蒋立芳 / 彭潮溢 / 李天鑫 / 蓝 天 / 邱永和 / 熊翼皋 / 郭莘舫 / 林志坚 / 李远松 / 王晓刚 / 王起久 / 文国栋 / 彭光宁。
(四) 记谱者列名11人
林云鹏 / 龙玄郎 / 刘厚中 / 吴 平 / 陈祖明 / 刘 枫 赵 冰 / 杨登孝 / 苟 骥 / 刘天拯 / 心 久。
(五) 介绍表演及传腔艺术家99人
阳友鹤 / 竞 华 / 谢文新 / 陈书舫 /
杨淑英 / 陈桂贤 / 晓 艇 / 黄世涛 /
蔡少波 / 段 蔚 / 李世全 / 陈铁基 /
陈巧茹 / 沈铁梅 / 刘 萍 / 王树基 /
田蔓莎 / 崔光丽 / 刘 芸 / 田慧文 /
刘又全 / 刘世玉 / 王清廉 / 赵又愚 /
赵 勇 / 张君祥 / 王玉梅 / 蒋淑梅 /
肖德美 / 许倩云 / 王世泽 / 张光茹 /
刘金龙 / 杨德芳 / 王成康 / 杨先才 /
陈树根 / 雷变引 / 廖静秋 / 孙普协 /
简小丽 / 周裕祥 / 戴雪如 / 熊焕文 /
刘卯钊 / 兰光临 / 孙勇波 / 郭存筠 /
毕小华 / 高凤莲 / 余丛厚 / 李 莎 /
唐兴禄 / 张德成 / 胡漱芳 / 司徒慧聪 /
周企何 / 萧开蓉 / 唐笑吾 / 万国义 /
竞 环 / 筱 舫 / 车佩新 / 琼莲芳 /
萧楷臣 / 周慕莲 / 姜尚峰 / 袁玉堃 /
苹 萍 / 夏庭光 / 王 超 / 天 籁 /
薛艳秋 / 邹西池 / 唐广体 / 白玉琼 /
杨昌林 / 贾培之 / 何伯杰 / 徐寿年 /
吴晓雷 / 陈淡然 / 左清飞 / 夏官禄 /
陈全波 / 张巧凤 / 杨云凤 / 任庭芳 /
杨 韬 / 刘 谊 / 陈智林 / 何 伶 /
何秉权传腔 / 邓先树 / 刘成基传腔 / 李增林 /
唐云峰 / 江明映 / 汪 洋。
《川剧经典唱段100首》在资料的收集、筛选和编辑处理方面,力求做到“全”、“精”、“准”、“明”。
全,即全貌。以1912年“三庆会”成立至编书的2010年为经(重点突出建国后至“文革”前和振兴川剧以来的两个历史阶段),以五种声腔和四条河道各自之擅长为纬,编织一幅川剧声腔流布的全景图。
精,即精选。对唱段的筛选、辑录,除了保持剧种唱腔结构的全面性、科学性以外,更加注重唱段在革新创造方面的成就,并且兼顾优秀的或有代表性的唱段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名演员、名剧目,力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反映出川剧唱腔的发展过程。
准,即准确。曲谱与曲词的记录要准确;资料考证要准确;曲牌、板式、名词术语的使用要准确,必要时加注释。
明,即明白、明确。做到编排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观念明确、文字通畅、注释明晰、可读性强和容易为读者所理解。
在川剧的五种声腔中,高腔剧目居于绝对多数地位。1962年四川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编印的《川剧传统剧目目录》一书,共收入剧目词条1500多个,其中高腔剧目786个,占60%以上。1999年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编辑的《川剧剧目辞典》,高腔剧目计2357个,在分属五种声腔的3274个剧目中,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超过了昆腔、胡琴、弹戏、灯戏剧目数量之总和。因此,本书的辑录也把高腔唱段放在主导地位。
川剧高腔曲牌多达380多支,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专家学者各自对曲牌进行了不尽相同的分类和简化,但对川剧高腔的唱腔分类,专家学者的意见却高度一致。即分为【端正好】(或【一支花】)、【新水令】、【香罗带】、【江头桂】、【红衲袄】和【梭梭岗】(或【锁南枝】)等六类。本书的高腔唱段也按这六类来介绍。为方便读者了解各类分别包含了哪些曲牌,特别在书后附录了笔者的《简化川剧高腔曲牌的初步设想》一文。
本书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高腔唱段类,计六章。顺序为【端正好】、【新水令】、【香罗带】、【江头桂】、【红衲袄】和【梭梭岗】(如遇该唱段跨多个类别或声腔,则按唱得最多的那个类别或声腔归属)。
第二部分是胡琴唱段类,分为【西皮】和【二黄】(内含正调二黄、阴调(反调二黄)、平板)两章。
第三部分是弹戏唱段类,分为【甜皮】(又称【甜平】、【甜品】)和【苦皮】(又称【苦平】、【苦品】)两章。
第四部分是昆腔唱段类。
第五部分是灯戏唱段类。
出于满足今天的(尤其是年轻的)戏迷读者审美情趣的考虑,编选时以“厚今薄古”为指导思想,尽可能的照顾各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目、著名演员的名唱段和作曲家谱写的作品。在唱段后面附有的剧情、表演艺术家、作曲家的文字介绍和短评,力求将知识性、学术性和可读性融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