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五年底、八六年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创排了舞台剧《小镇风流》。石家庄市广播电台紧接着录制成广播剧,取名《青春的旋律》。该剧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被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教材使用。
《小镇风流》一经公演,即获得一片赞誉之声,人们普遍的感觉,就是太美了!无论旋律、还是唱腔,都和过去的梆子腔截然不同、变化很大,特别的新颖,到处都是一片赞美之声!
是谁?是哪个作曲家创作了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河北梆子《小镇风流》?他就是著名河北梆子音乐家闫明老师!
闫明老师的创作意识非常超前,他认为河北梆子高亢激昂有余,唱腔儿不够丰满——他广泛吸收兄弟剧种的特点,融入到我们河北梆子里来。他创造了很多河北梆子过去没有的版式、新腔儿......闫明老师的创作在河北梆子界,可以说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很多板式、唱腔被业内人欣赏沿用——很多人创作以后,都说:闫老师,我们可用你的唱腔儿啊!
闫明老师是一个忠厚老实之人,他上对父母非常孝敬,下对子女特别关爱;在事业方面,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就像老黄牛一样,无怨无悔。他一心扑在河北梆子创作上,用心琢磨各种角色,比如生、旦、净、末、丑......在音乐设计当中不墨守成规,按照人物需要创作出不同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旦角儿唱腔上丰富了很多;老生、花脸、丑角儿,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进发展。
闫明:原名闫恩明,原籍河北省徐水县,1939年11月20日生,毕业于河北省戏曲学校梆子科、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任职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作曲职称,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曾担任河北省高级职称艺术系列评审委员。从事河北梆子音乐创作40余年,独立及与人合作为近百出各类剧目编创唱腔及乐曲,作品在全国全省各类重要赛事活动中获一、二等奖励20余次。河北省多家宣传媒体曾对他进行采访,石家庄广播电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为他录制了《旧腔新唱皆成韵,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专题节目多次进行播放;他还出版了《河北梆子唱腔赏析》一书(文字杨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