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上,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从两百多支非遗传承团体中脱颖而出,他们为全国观众献上了河曲民歌《打蓝靛》,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好评。
“千万年的黄河日夜流,河曲的民歌唱不到头”。河曲,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是山西的西北门户,被誉为“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乡”。2006年,河曲民歌二人台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曲入选“中国北方民歌之乡”,三度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河曲民歌是当地人们劳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堪称一部河曲社会生活的大百科全书。河曲民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山曲,一种是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是在集体性繁重而单调的体力劳动中,为使劳动者劲往一处使而在劳动现场喊唱的一种歌曲。《打蓝靛》就是这样一首民歌,它展现的就是当地百姓印染土布打蓝靛的劳动场景。
歌从黄河来,曲由黄土生。河曲县历来以农耕为本,历史上十年九旱,饥荒严重,交通闭塞,逐步构成了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从而孕育和催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河曲民歌这一珍贵的艺术品种,它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传唱与孕育期,久唱不衰。方志中,明代河曲就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妇老尽歌讴”的记载。
用方言土语演唱是河曲民歌的一大特点,河曲民歌的歌词,不咬文嚼字,不装腔作势,毫无雕饰,信口信手拈出,而其词达,其情切,传递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是语言艺术的结晶,充满了诗情画意。
建国初期,河曲民歌二人台曾两次进京,在怀仁堂和中山音乐堂演出,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老舍先生曾盛赞:“亲切二人台,民间歌舞来。春风扬锦帕,飞蝶百花开。”
近年来,河曲民歌二人台搭乘“保利”快车,在全国30余个大中城市巡演、历届“陆野杯”全国二人台大赛和“海红花”奖河曲民歌二人台大赛成为了河曲民歌二人台全方位发展的风向标,再次把河曲民歌二人台推向了全国,提升了其美誉度和影响力。
进入新时代后,县委、县政府全面开启转型发展文旅融合之路,挖掘优秀的民间文化,精心打造文化品牌,为了更好推动河曲民歌二人台走出去,河曲县大力支持民营艺术团体的发展与创建,成立于2010年的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在央视、山西卫视等媒体频频亮相,并借助保利集团在河曲定点帮扶契机,在全国30余个大中城市的“保利院线”演出,2020年,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排演的二人台现代剧《同喜同喜》在全国范围内巡演30余场,同年底,河曲民歌《三天路程两天到》《打蓝靛》赴广东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这些全国性的演出和赛事进一步提升了河曲民歌二人台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让河曲民歌二人台唱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赞歌。